红色警戒 https://www.021fenglei.com/ 基辛格对俄乌问题,和由此而引发的世界格局变化是非常的关心。最近他在纽约的亚洲协会举办的一个活动上面再次谈到了中美俄三国的关系问题。美国在纽约亚洲协会是当年洛克菲勒那边搞出来的,这个是美国有关亚洲政策的一个挺重要的论坛机构,他是一个舆论的场所,这还真不同于一般的论坛和智库所起到的作用,往往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像咱们的外长有时候也会参加亚洲协会的一些活动,所以他影响力还是蛮大的。 基辛格在这边来说,应该还是有他的一个目的,基辛格的观点主要是两个,第一,就是基辛格对俄罗斯的走势做了一个比较悲观的判断。他认为俄乌冲突至今,俄罗斯在军事上表现是不佳的,最近更是不断的失利,丢掉了红利曼,在赫尔松的东北部,那可以说也是非常的被动。如果乌军突破第聂伯河向东去推进的话,一过河,那东岸那边是一片开阔的平原,俄军就很难防守,这样就可能会导致整个赫尔松地区给丢失掉。 一旦丢了赫尔松,就直接威胁到克里米亚的安全,那战局将会发生重大的转变。现在乌东四地公投加入了俄罗斯,当然这个国际上是不会承认的,而且俄罗斯开始用核武器进行威胁,这就让俄罗斯在政治上陷入了非常大的被动,国际环境就被压缩,让原本支持俄罗斯或者保持中立的国家是对这个事是越来越难办,这些国家的回旋空间也在被压缩。 与此同时,俄国内部的政局开始出现不安定的迹象,可能出现这种动荡,俄罗斯和欧洲的关系,未来也很难修复起来,所以对俄罗斯来说,把这些所有东西整合在一起来看,这是一个致命战略上的失误。 第二,基辛格认为基于这种情况,俄罗斯没有在俄乌冲突中取得我们中国所预期的那样,相反,俄罗斯持续的负面外溢效应,让中国深受其害。比如,俄乌冲突就导致了欧洲的动荡,让中国难以推进和欧洲的关系,而四地公投入俄,让中国的中立立场变得更加的困难。因此必须适当的拉开和俄罗斯的距离,为自己争夺更多的回旋空间。 与此同时,中国现在正在试图调整政策来改善中美关系,基辛格就判断了中美领导人将在11月的G20峰会上进行面对面的会晤,中美会适当的走近。 应该说,基辛格对这个现实的情况是做了一个客观的分析,他的逻辑非常有意思,就是俄罗斯这个事情搞的是越来越被动,而且是越来越负面,他越来越消极,这样就会让中国认识到要跟俄罗斯适当的疏远,然后和美国把关系再拉近一点。这个你说是他的一种判断也行,也可以说是他的一种愿望或者说他是释放出了一种什么样的信号出来,我们其实都可以认真的去考虑一下。 但是这种结论,这种因果关系其实是未必成立的,未必正确的,为什么?我们来看几点: 第一,在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我们始终是保持着中立的立场,是我们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原则和现实利益的选择,我们对俄罗斯,对乌克兰,对其他双方其实我们都有我们的保留。回到现实利益上来说,我们跟俄罗斯,跟乌克兰,都有很多的往来和很多现实的利益,尤其是和俄罗斯的,在安全能源方面的合作,这是一个长期的事情,也不是因为说俄乌冲突爆发了,我们才跟俄罗斯去拉近了关系,也不是我们跟俄罗斯建立关系之后,俄罗斯这边他采取了特别军事行动引发的冲突,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我们的战略布局,他的政策是连贯的,不可能像一些国家做墙头草,左右横跳,而且现在这个局势还在发展之中,我们更不可能做出这种突然闪来闪去的这种动作。 第二,中国对俄罗斯使用军事手段来解决问题一直是持保留态度,更不可能说我们期待俄罗斯获得全面的军事胜利,这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也不是我们所期待的,这一点我觉得基辛格的这个说法就不成立,我们是不愿意看到任何军事冲突的,不管是谁打谁,不管是打成什么样子,这都会大大的损伤我们的利益。比如说和欧洲关系的推进,就因为爆发这种冲突,我们就搞不下去了,这就严重受到了俄乌冲突的影响,但是即便说我们疏远了俄罗斯去靠近美国,这能解决问题吗,也解决不了。 第三,回到中美关系上,我们来看了,中国一直寻求和美国保持良好的关系,但是美国是基于它的霸权和零逻辑已经把中国视为首要的对手,进行遏制和对抗。中美关系的恶化其实是从特朗普时期开始的,当然这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没有特朗普,谁在这个台上,他也可能会走这一步,可能只是具体的形式不一样,是美国先把这个事情搞起来的。现在来讲,并不是说因为我们跟俄罗斯关系密切了,这跟美国的关系就不好了,他这里边这个逻辑他不成立,这个现在已经是美国的一种战略安排了,就算是咱们现在疏远了俄罗斯,美国从根本上他也不可能对中国再好起来,这个逻辑他是不成立的。 所以,基辛格这个人看事情其实非常的通透,他说话也比较直接,他有他的美国的立场,也有他的用意,也许他会期待中美关系会好一些,也许他可能是在释放一种信号,不管这是他的一种判断,还是说他释放一种信号都好,在那个重要的场合,这种声音传出来了,对我们来说,我们都应该有所重视。 ![]() |